汉彩霓裳之襦裙
潭深蜃气结楼阁,鲛人踏浪随游鱼。织绡更泣明月珠,缀成悬珰素裙襦。——《题钱叔昂潇湘图》
襦裙是汉服的另一大体系,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,与深衣制交相辉映。东汉末年起,深衣制式微,襦裙则由常服逐渐发展成为宫廷至民间的通用服饰,兴于魏晋南北朝,韩服也由襦裙演化而成(韩服女装形制上看,先来自唐代高腰 ,然后又收到后来明代服饰的影响,男装来自明朝)。
与深衣相比,有记载的襦裙样式种类更加繁多,少了几分庄重感,多了几分飘逸。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,是典型的"上衣下裳"衣制。上衣叫做"襦",长度较短,一般长不过膝,下身则叫"裙","襦裙"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。
襦裙的样式繁杂,种类多样:以裙腰之高低,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,高腰襦裙,齐胸襦裙;以领子的式样之分,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;按是否夹里的区别,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,单襦近于衫,复襦则近于袄。故此深受女子欢迎,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。
襦裙的样式繁杂,种类多样:以裙腰之高低,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,高腰襦裙,齐胸襦裙;以领子的式样之分,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;按是否夹里的区别,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,单襦近于衫,复襦则近于袄。故此深受女子欢迎,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。
儒短上衣,一般不过膝。袖子一般较长,且窄。交领右衽是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,外观如图。(,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。)
腰带用丝或革制成,起固定作用。(汉服无如和服的宽腰带的式样以及腰封)
宫绦以丝带编成,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,然后下垂至地,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,借以压裙幅,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和端庄。
裙从六幅到十二幅,有各种颜色及繁多的式样,外可加帏裳。
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,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:上衣短,下裙长,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,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。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平面裁剪,多缘边,绸带系结;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,下裙长至鞋面。大凡衣短则裙长,衣短至腰间,裙长至脚踝骨之下;衣长则裙阔,衣长时,长到臀至膝下,而裙露仅几寸,裙子不必显出特色。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,会显得呆板少变化。
相比较于曲裾等深衣一般外面不搭配其他衣服,顶多搭个斗篷来说,襦裙则样式多变,多配以半臂、飘带、褙子、比甲、鹤氅或抹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