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明灶花带着人间烟火气 非遗盼有传人
画有各色图案的灶花。
灶花上画的鱼意味着年年有余。
过去,崇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砌有灶头烧菜煮饭。为避免燃烧柴火时产生烟灰熏人,一般都在灶口上砌起一堵墙,崇明人称为“灶山”。为了美观,能工巧匠会在“灶山”上画出各种各样的“灶花”。
民间有传说,灶头有“灶君”专管人间善恶事。因此,人们要在灶山上画“灶头花”献给灶君老爷。若不画花,只简单刷上一层石灰浆了事,这就是“豆腐灶”,会惹灶君爷生气。
茅冠隽工匠正在画灶花
灶花多有寓意
崇明的灶头,不管是两眼的(砌有两口锅)还是三眼的(砌有三口锅),在灶山上和灶沿下,都画有各色图案,人物、山水、花木、动物应有尽有。灶花的内容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,如灶上画“竹”寓意“祝(竹)报平安”,画“鱼”意味着“年年有余(鱼)”,画“鹰、鸽”,反映人们心想“雄鹰展翅、和平吉祥”。
灶花的执笔者,都是资历深、手艺好的泥瓦匠。在给人家砌灶头时,他们以锅底灰、植物花果与水调制成颜料,然后在粉刷得雪白的灶壁上作画,不打草稿,一气呵成。在灶花的具体绘制上,工匠采用的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画家们常用的画法之一——湿壁画的作法,这是一种刷底壁画,即在灶头砌成以后、灶山上所粉刷的石灰还未干燥时,立即挥笔在上面作画,其颜料能渗透进粉层,以后随着烘烤和自然挥发,灶山渐干,上面的画作能经历几十年不变形、不褪色。
画有各色图案的灶花
非遗盼有传人
家住向化镇齐南村的64岁老人黄汉生就是一位“灶花达人”。他画了40多年灶花,2006年崇明灶花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,他成了崇明灶花的传承人。“画一幅灶花短则几个小时,长的需要一两天,花的精力虽多,但却乐在其中。”黄汉生说,以前在崇明,10个泥瓦匠里8个会画灶花。如今,随着农村灶头的日渐消失,灶花也渐渐淡出了人们日常生活,年轻工匠很少有会这门手艺的。“我年轻时,基本每天都要去农户家里画灶花,现在来邀请我画的人家越来越少。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画灶花,让灶花艺术传承下去。”
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让灶花成了一个尘封的美景。为了保护灶花这一民间艺术,崇明从2006年起每年都会举办灶花艺术节,还建造灶文化博物馆,成立灶文化研究会,建立灶花作品及绘制工匠档案,加大对灶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力度。2012年,崇明灶文化博物馆开馆。博物馆由灶神传说、灶具荟萃、灶花集锦、灶台美食四个区域组成,收集了近500种不同的灶花。“为了保持崇明灶花的原汁原味,在建馆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深入农家,将一幅幅农家灶花拍摄拓印。我们希望能尽量保护、传承好灶花这门带有‘烟火气’的民间艺术,让年轻人了解农家生活的多姿风情。”灶文化博物馆负责人说。
- 上一篇:鸟虫体书法传承人——侯新桥
- 下一篇:没有了